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方芳徐永莲刘兴会张光艳罗汝琼饶雪刘佳
产后出血;出血原因;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年1月至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结果:产后出血率为3.45%(/);宫缩乏力(55.56%)和胎盘因素(37.78%)是主要的产后出血原因;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与分娩年龄、孕次(多3次)、产次、分娩孕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有关(P0.01;P0.05)。
结论: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系统保健,筛查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以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约占34%),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25%),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其引起的死亡占50%以上。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3年中发生的产后出血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年1月至年12月分娩总数例,发生产后出血例(3.45%)。孕产妇分娩年龄16~45岁,平均分娩年龄27.80岁;分娩孕周28~45周,平均分娩孕周38.53周;初产妇例,经产妇例;双胞胎产儿体重计算总和。妊娠合并糖尿病者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7例,子宫肌瘤49例。
1.2研究方法采用容积法+面积法+目测估计法(同时用3种方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回顾性分析其出血原因,并按不同分娩年龄(為35岁、35岁)、孕次(為3次、3次)、产次(初产妇、经产妇)、孕周(為40周、28~40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新生儿体重(≥g、g),是否多胎以及是否具有合并症及并发症进行分组比较。
1.3统计学方法将收集到的全部孕产妇数据资料用EpiData输机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1.5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出血原因例患者的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居首位,占患者总数的55.56%(75/),其次为胎盘、胎膜因素37.78%(51/),软产道损伤5.19%(7/),凝血功能障碍1.48%(2/)。
2.2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由表1可见,产后出血与分娩年龄、孕次、产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有关(P0.01;P0.05)。
2.3产后出血的失血量及孕母结局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出血最多达ml。出血量~ml90例(66.67%),~1ml17例(12.59%),1~ml3例(2.22%),ml以上25例(18.52%)。次全或全子宫切除7例,其中胎盘因素有5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各1例;继发贫血(产后Hbg/L)98例。医院ICU3例,为妊娠期重度子痫前期、产后大出血,导致肾功能不全。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主要死亡原因,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1位,因此产后出血仍是产科防治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讲,产后出血的诊断不困难,在临床工作中除了要加强产后24小时出血情况的观察和准确测量出血量外,还必须及时找出产后出血的原因以便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止血治疗。
3.1产后出血原因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出血率3.45%,与《妇产科学》报道基本一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居首位,在本组资料中占产后出血总数的55.56%;其次为胎盘、胎膜因素占37.78%;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占5.19%;凝血功能障碍较少见,以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为主,在本组资料中占1.48%。综合上述的出血原因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子宫收缩乏力历来都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诱因主要有产程延长、妊娠期合并症、双胎妊娠、经产妇、高龄等易致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故预防对有高危因素尤其是具两种以上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根据产程的不同阶段,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胎盘因素主要为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胎膜残留是引起产后出血的第二大原因。软产道裂伤为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2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虽然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等,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产前相关因素累积作用的结果。在对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分娩年龄超过35岁,妊娠次数為3次,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1;X2=23.96,P0.01),提示高龄、多次妊娠可能致反复宫腔操作是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因此,应避免非意愿妊娠流产而致的子宫内膜损伤,减少胎盘粘连、植入或前置胎盘的发生。本组资料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伴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3,P0.01),说明产后出血主要是病理妊娠引起,应重视孕期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另外,本组巨大儿、多胎妊娠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巨大儿、多胎妊娠致子宫过度扩张,产次过多、过频致使子宫肌纤维损伤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出血,产程延长,出血量增多。巨大儿易导致软产道撕裂伤,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危险,巨大胎儿是遗传和环境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高度重视孕妇营养,加强孕期营养和体重的指导和管理。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9,P0.01)。与文献报道的一致。随着剖宫产技术的迅速提高及医疗纠纷的增多,社会因素剖宫产也增多;剖宫产率的增高使母婴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升,而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却未相应下降。
3.3产后出血的失血量及孕母结局在所有研究对象中,24小时内出血量最多达到ml。出血ml以上25例(18.52%);而产妇预后不良较多:次(全)子宫切除7例,产后贫血98例,医院ICU3例。因为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采用容积法+面积法+目测估计法,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是术中对纱布用面积法,对引流瓶中的出血用容积法计算,而对术后床单等敷料进行目测估计出血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也是集血盘、纱布数以及目测法。对在产后2小时及以后回病房的出血量的观察完全是目测法估计。目测估计法一直为临床广泛采用,产科医生和助产人员根据个人经验对出血量进行估算。但估计极不准确,常常低估了出血量。在实际工作中,实际出血量要比估计的出血量多30%~50%。
因此建议:①对育龄妇女作好计划生育宣传,避免非意愿妊娠流产而致的子宫内膜损伤,减少胎盘粘连、植入或前置胎盘的发生而导致产后出血。②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孕期健康教育,改变服务模式,对其进行孕早中晚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的知识宣教。③加强孕期营养的科学性、适宜性和合理性的指导,防止孕期营养过剩和巨大胎儿的高危因素发生。④重视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筛查,防止过期妊娠,加强病理妊娠的管理。⑤提倡自然分娩,提高助产技术和手术技巧。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切实降低剖宫产率也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⑦举办培训课程帮助产科医生、助产士以及产科护士提高对出血量评估的准确性;在分娩和手术中使用统—标准的吸水性较好的集血垫,应简便易行、价廉的相对精确计量产后出血器具。
★(通讯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