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手爸妈在育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解决,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传播第一人胡海默老师不定期就宝妈的问题把脉诊断,希望这些列举出来的案例,对您也有帮助!
图图妈:胡老师你好,家里的宝宝刚满一周岁,我们每次都会按照保健手册上的要求带孩子去做体检,但发现每次体检的内容差不多都是测量身高、体重和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看起来也蛮简单,想问这些数据有什么意义?可以在家测吗?
胡海默老师支招科学育儿的基础来自于日常对于宝宝发展的数据收集,然后才能基于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每个科学家长都需要知道怎样在家给宝宝测量基础数据。
最基础的3个数据就是,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也许你会讲,这有什么难的,把孩子放在电子秤上读数就好了吗,用皮尺量量就得到数据了吗!
也对,也不对。因为,咱们的记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说单独的某一次数据根本也说明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有把数据都放在一条发展曲线上,那才有科学价值。那么,如果这个时候你的数据每次测量的方法都不统一,不标准,那么数据肯定也会存在误差,而且最怕的是每次的误差方向还相反,这样多次叠加以后,数据曲线就真的不准了。
所以,这里面主要是帮助大家建立一个统一的正确测量的方法,就按照这个方法来测量,那么数据就会相对保持一致性,误差肯定存在,不过没关系,按照这个方法,出现的叫系统误差,对成长趋势的判断影响不大。
宝宝身高测量的正确方法测量婴儿身高,最好由两个人进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宝宝的膝关节、髋关节和头部,另一人用皮尺测量,从宝宝头顶的最高点,至足部的最高点。测量出的数值,即为宝宝身高。
道具:两本厚重、不易移动的书(如字典)和一把卷尺。
方法:在宝宝熟睡时,把一本书轻轻抵住宝宝的头;然后将宝宝的身体放平直,在用一只手按直宝宝的同时,另一只手将另一本书抵在宝宝的脚掌后;最后把两本书都立稳后,将宝宝轻轻移开。这时两本书的距离就是宝宝的身高了。
温馨提醒:无需天天为宝宝测量身高,两三周测量一次即可。
宝宝体重测量的正确方法宝宝的体重往往是反映宝宝的身体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我们通常最方便最容易掌握的数据。通过平时在家给宝宝测量体重,能够大致掌握宝宝的发育状况。
体重测量方法:
(1)每次测试时先让宝宝空腹,并且排去大小便,否则容易与宝宝的净重体重出现误差。
(2)为避免宝宝受凉,测试时可以连衣物和尿布等一同称重。不过,测试完后要减去衣物和尿布的重量,这样才能够得到宝宝的净重。
(3)1岁以内每个月测试一次宝宝的体重。如果有条件,最好把每次的测试结果记录在宝宝生长发育曲线上。
温馨提醒:一般来说,通过曲线的走向可以清楚地看出宝宝的体重增长趋势。如果曲线方向线上表明宝宝营养状况良好;如果曲线方向水平表明父母要引起注意。并要尽快的查出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
宝宝头围测量的正确方法测量方法:从右侧眉弓(眉弓即眉毛的最高点)上缘,经后脑勺最高点,到左侧眉弓上缘,三点围一圈。测量结果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道具:软尺一根
头围测量方法:
(1)寻找宝宝两条眉毛的眉弓;
(2)想象左右两眉中有一条线,并找到这条线的中心点;
(3)将软尺的零点放在眉弓连线的中点上,以此为起点,准备开始测量头围;
(4)将软尺沿眉毛水平绕向宝宝的头后;
(5)寻找宝宝脑后枕骨结节,并找到结节的中点,这是宝宝头围测量中,脑后的最高点;
(6)将软尺绕过宝宝后脑结节中点,并准备将软尺绕回前脑;
(7)将软尺重叠交叉,交叉处的数字即为宝宝头围;
(8)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关于宝宝的头围问题,一般都是测量不准造成的。最好请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来测量,数值准确,才能正确分析。
温馨提醒:
(1)测量用的软尺不能过于柔软,否则测出的数据可能会误差很大。
(2)测量时,手势不能过松或过紧,否则测出的数据也不会准确。
(3)女宝宝如果平时扎小辫的话,记得将小辫散开再测量,否则测量数据不准。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这些数据需要经过科学的解释才能发现其中的重要规律,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因为某个月宝宝的体重没有增长就大惊小怪,更不要因为孩子的曲线始终都低于平均线就感觉是多大的事情。
其实,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观察发展趋势,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所以不要过度担心,而是应该科学解读才是正确方向!
当你在解读数据方面遇到麻烦的时候,记得想起咱们科育会实战派育婴师团队,让科育会在你科学育儿的道路上,给你鼓劲加油!
作者:胡海默科学育儿传播第一人,宝妈经济独立教练!
当前时间: